到實際到銷售的EC去看,價格就有機會再便宜一些!TINA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TINA是我的好朋友,為人正直又有愛心;TINA他只會推荐好東西!我有去遍尋各大購物網站momo購物、yahoo奇摩購物、博客來、PChome線上購物、ibon mart搜尋優惠價格!網友也都知道在定價和網路售價會有一定的差距, |
購買 在這一波運動的後期,外省籍自由主義者開始超越以言論批判威權獨裁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民主的浪潮:2017330098261,店家為 樂天書城 | 樂天市場購物網 - 台灣 售價:237 我要購買 |
最近我也在找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民主的浪潮的相關資訊~CANDICE一向是個理性的消費者,能讓他讚賞的商品不多了!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我有去遍尋各大購物網站momo購物、yahoo奇摩購物、博客來、PChome線上購物、ibon mart搜尋優惠價格!售價隨時會調整;特價有時效性,有需要的人動作要快! |
其他資料列表: 1. 博客來-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 2013年10月9日 ... 書名: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語言:繁體中文 ... 卷三民主的浪潮胡慧玲第一章苦悶的臺灣第二章蔣氏父子第三章回歸本土第四章 ... 2.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 民主的浪潮(豆瓣) 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六. 這是一份臺灣的民主履歷. 三個世代追尋的民主之花. 從一八九五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到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臺灣用不到百年的時間,跨越了 ... 3.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二, 自由的挫敗(豆瓣) - 豆瓣读书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一, 自治的夢想》,《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 民主的浪潮》, ... 4.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三)民主的浪潮- TAAZE 讀冊生活 2013年10月9日 ...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三)民主的浪潮. 胡慧玲. 衛城出版. 9789868962651. 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六這是一份臺灣的民主履歷三個世代追.... 5. 電子書〉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三民主的浪潮 - Udn讀書吧! 2015年6月29日 ... 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六這是一份臺灣的民主履歷三個世代追尋的民主之花 從一八九五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到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臺灣用不到百年的 ... |
內容簡介一八九五 到 一九八六 這是一份臺灣的民主履歷 三個世代追尋的民主之花 從一八九五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到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臺灣用不到百年的時間,跨越了民主的門檻,擁有合法反對黨的存在和公平競爭的選舉。這是民主轉型最核心的關鍵。 臺灣第一波民主運動發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之下。這一波民主運動是臺灣人追求現代性的起步,臺灣人透過殖民者,睜開了眼睛,認識了世界。隨著殖民者戰敗,臺灣第一波以啟蒙為主的民主運動也宣告結束,且在政權轉換的階段中,發生了二二八事件。 國府來臺後的獨裁統治,開啟了第二波民主運動。初期以外省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中心,透過《自由中國》雜誌對威權獨裁提出言論挑戰,後來更與本土菁英合作企圖成立反對黨。這次的匯流最後因遭整肅宣告失敗。 然而隨著戰後世代的成長,第三波民主運動很快到來。不同於上一波民主運動,全面性的整肅和處罰未能讓民主運動消逝,反而讓獨裁政權失去正當性。更多人的參與讓民主運動更為茁壯,而人民的支持也更熱烈。當強力壓制無效,獨裁政權只有讓步。結局是,臺灣人終於獲得將近一百年的追求:民主、平等、自主、和尊嚴。 為什麼要述說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和其他民族相較,臺灣的民主運動並不特別壯烈,不特別曲折,也不特別艱難。不過這卻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讓我們得以面對過去,明瞭歷史並非必然,也得以在面對未來時不致失去信心。 卷三 民主的浪潮 七○年代起,面對險峻的國際情勢和毫不鬆手的獨裁統治,黨外人士一波波抗爭,也一波波受難,血雨腥風不斷。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林宅滅門血案、陳文成、鄭南榕、黑名單,是這個時代重要的關鍵字。從社會到校園,臺灣上下裡外都在民主改革的浪潮中奮勇向前。爭自決到爭民主,臺灣百年追求,終有成果。 作者簡介作者介紹 胡慧玲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職《自由時代》雜誌社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著有《我喜歡這樣想你》、《島嶼愛戀》、《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等書。曾從事基隆地區和臺北地區二二八口述歷史採訪,合著《悲情車站二二八》等五書,以及合著《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白色封印》、《在異鄉發現臺灣》。現任「上尚講堂」策畫人。 譯者介紹 目錄導言 我們共同的故事 吳乃德 卷三 民主的浪潮 胡慧玲 第一章苦悶的臺灣 第二章蔣氏父子 第三章回歸本土 第四章選舉萬歲 第五章講沒完的政見 第六章沒有黨名的黨 第七章大逮捕 第八章大審判 第九章血雨腥風 第十章黨外再起 第十一章 狂飆年代 第十二章 我思故你在 第十三章 組黨 故事的結尾:人的意志、人的價值 吳乃德 主要參考書目.致謝 臺灣民主百年大事記 自序/導讀導言:我們共同的故事 吳乃德 這是臺灣三個不同世代試圖創造民主的歷史。歷史不是他鄉,我們到此一遊只為了滿足好奇。歷史記錄我們如何共同從過去走到現在;歷史也提供我們想像和啟發,如何共同從現在走向未來。這些故事是我們共同的記憶,也是社區認同的重要基礎。 民主運動是一齣道德劇。我們凝視前人的成就和限制,從中領悟我們具有的潛力,以及或可能超越的限制。我們也從中體認:我們之所以有今天,並非歷史的必然。任何民族的黃金時代或災難,主要來自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人的辛勤、或人的愚昧。這樣的體認讓我們不致對自己失去信心,也不敢對未來加以輕忽。 民主運動是人試圖成為自己的主宰,並依其理念重構社會的奮鬥。追求自主首先必須免於壓迫,不論壓迫是來自外來殖民者、本土獨裁者,或是自己內心。臺灣第一波民主運動發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之下。這一波民主運動是臺灣人追求現代性的起步;它是一個全面性的啟蒙運動。臺灣人透過殖民者,睜開了眼睛,認識了世界。正如大多數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當時的臺灣人普遍熱烈地追求知識,渴望教育;試圖瞭解這個世界,也瞭解自己。第二次大戰開始的時候,六百萬的臺灣人中已經有近五萬人畢業於日本的大學。 追求「現代性」成為當時臺灣人的熱潮。現代性的核心是「人的自覺和自主。包括對世界好奇,對自己的判斷自信,懷疑教條、反叛權威,對自己的信念和行為負責,為過去的古典啟發、卻同時獻身於偉大的未來,對自己的人性感到驕傲,體認身為創造者所具有的藝術力量,確信自身對自然的理解力和控制力」。 以啟蒙為目標,第一波民主運動希望擺脫的不只是殖民者的壓迫體制,也是內心的偏見和無知。這一波的民主運動中,現代世界的知識,經濟、政治、法律、宗教等被傳授,現代世界的藝術活動被學習,現代世界的愛情觀、女性地位被討論,各種不同的政治理念被爭辯。反殖民運動的參與者嘗試當代所有的思想藥方,不過卻沒有機會完成其中任何一項。隨著殖民者戰敗、臺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一波的民主運動也結束。 殖民者離開臺灣之後,臺灣人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他們首先面對二二八的血腥屠殺。反殖民運動的領導人,部分人先前即已逝世,如蔣渭水、林幼春、楊吉臣、王敏川、賴和、蔡惠如等。他們因此未能體驗祖國的真實面貌,也未能啟示後代此種艱難時刻應如何自處。部分人選擇依附新的政權。部分人則流亡海外,如林獻堂、李應章、石煥長、王萬得、蔡阿信等。部分人選擇在故鄉中自我放逐,不再過問公共事務,如連溫卿、林呈祿、陳逢源、蔡式穀、葉榮鐘、邱德金等。可是也有部分人繼續奮鬥,在第二波民主運動中重新站上歷史舞臺。 第二波民主運動初期以外省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中心,透過《自由中國》雜誌,對蔣介石的威權獨裁提出言論挑戰。和前一波的反殖民民主運動相較,這一波民主運動的思想格局顯得局限。先前熱烈討論的現代性諸面向,政治的、經濟的、階級的、思想的、宗教的、性別的,如今都不復見。運動的唯一目標和思想,是西方式的自由民主體制。然而運動也因此更統一,目標更聚焦。而且,更為直接面對強權,因此也需要更大的勇氣。 在這一波運動的後期,外省籍自由主義者開始超越以言論批判威權獨裁。他們和具有社會基礎的本土菁英結合,試圖成立反對黨。本省人和外省人結合,以行動挑戰獨裁體制,試圖促成民主在臺灣出現。在二二八所造成的強烈族群敵意中,他們的結合為臺灣政治帶來新的想像,雖然他們心中仍有疑慮,雙方的認同也有所差異。 運動中的外省籍知識分子,是中國近代歷史的延續。自由... 內容試閱第一章 苦悶的臺灣 刺客瞄準蔣經國,扣下板機的剎那,說時遲那時快,美方安全人員撲前阻止。他的手被往上架開,子彈從蔣經國頭頂飛過,擊中飯店的玻璃旋轉門。 現場驚亂雜沓,刺客立即被高頭大馬的安全人員壓倒在地。他一邊掙扎,一邊大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讓我像臺灣人一樣站起來!)隨後與另一名躍身搭救他的東方男子,雙雙被押入警車載走。 國際孤兒 一九四九年底,國民黨政府敗退來臺;隔年三月,蔣介石「復行視事」,中華民國風雨飄搖;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軍協防臺灣,中華民國才轉危為安。但這時的世界地圖,已經是兩個中國。 韓戰結束,冷戰成型。蔣介石倚仗美國的強力護航,使中華民國一直到一九七一年,都勉強保留聯合國安理會的席次。蔣堅持「漢賊不兩立」,使中華民國的外交史形同斷交史。一九四九年與蘇聯、東歐各國斷交,一九五○年與英國、挪威、瑞士等國陸續斷交,到了一九七○年,只剩六十五個邦交國。 美國從一九六一年甘迺迪總統開始,已考慮「更接近現實的情況」,研議「兩個中國」案,甚至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承認臺灣為獨立國家做條件,來交換美國的承認,並進入聯合國。 一九六三年甘迺迪遇刺身亡,副總統詹森繼任,深陷越戰泥淖。詹森之後的尼克森,強調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性,尋求中國協助以解決越戰問題。尼克森在一九六九年一月的就職典禮上,表示要改善中美關係。一九七一年,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密訪北京,安排尼克森訪中,為兩國建交鋪路。為此,尼克森要送北京一個大禮,就是讓中國進入聯合國。 那時,臺灣或許還有機會變更國名,或改以普通會員資格留在聯合國。一九七一年八月二日,美國國務卿羅吉斯(William Rogers)在記者會上,針對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說,美方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但反對驅逐中華民國。 臺灣少數外交官員也試圖力挽頹勢。二○○六年美國務院公布的美臺關係文件《臺北五八六九》號檔案,提到美方外交官馬康衛(Walter McConaughy),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下旬和臺灣外交部官員楊西崑有一段談話。楊說一九七○年冬天見到蔣介石,他建議蔣,「在不久將來,向世界正式聲明,表示臺灣的政府完全與大陸的政府分離,從此以後,此地的政府將與大陸沒有關係。」 楊西崑說:「聲明中應給此地(臺北)的政府一項新的名稱,即是:中華臺灣共和國。The 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他說,用「中華」無任何政治意義,僅代表族群,猶如阿拉伯世界用「阿拉伯」一詞。 楊西崑也提到,張群時任總統府祕書長,曾於一九七一年夏天訪日時,攜帶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和前首相岸信介的極機密訊息給蔣介石:「中華民國的唯一希望是採取分離路線,放棄對大陸的主張和要求。」楊西崑沒有提到蔣介石的反應。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的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關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從那一天起,十年之間,中華民國不僅被逐出聯合國,又和二十幾國斷交。臺灣成了國際孤兒,移民潮、逃亡潮一波波湧現。搶辦移民簽證的,是投資意願低落的資本家,以及達官顯貴――他們對「三民主義模範省」已失... |
※其他推薦※
|
資料來源:樂天市場購物網
留言列表